“節水”一夢周年兮,市場監督風云起。
2018年1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質檢總局和認監委正式發布《坐便器水效標識實施規則》,并規定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彼時起,全國各大商超賣場帶水效標識的坐便器開始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而出,一年即將過去,水效落實狀況如何?都達標了?亦或悄悄爛尾了?
日前,帶著此問,記者走進“中國水暖之都”——南安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海標衛浴,專訪海標衛浴董事長助理蔡志斌。
備案15款馬桶 “水效”成海標終端門店熱捧賣點
盡管《坐便器水效標識實施規則》明確規定的是8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海標衛浴早在2018年7月份就開始陸陸續續備案。據中國水效標識網官網顯示,海標衛浴**款坐便器備案號為201807-0100000006369。
“從2018年7月份開始備案,8月份隨即落實終端門店水效標識張貼。至今,海標衛浴在水效備案中心已備案的坐便器有15款。”蔡志斌告訴記者。
當下海標衛浴的水效標識坐便器銷往全國60多家終端門店,“水效”已經成為海標在終端門店的一大賣點。在導購員的日常科普下,消費者選購時都會注意甄選有張貼水效標識的坐便器。
在水效標識制度實施備案時,政府將對企業提交的備案材料規范性、水效標識規格準確性、企業填報信息一致性等內容的形式審查。
“假冒偽劣的山寨企業是沒有品牌注冊信息的,他們無法備案水效,產品也自然沒有水效標識可以張貼,海標衛浴的坐便器全部都備案,因此,水效也成了我們終端門店的一大賣點。”
改善模具和水件 成本增長5-6個點
一年過去,當記者走訪賣場,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坐便器沒有張貼水效標識,這讓人不禁發問:“水效的呼吁難道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戲份?節水工程是要就此爛尾了嗎?
蔡志斌對此表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是很多品牌原來非水效的庫存產品還沒消化完;其二,消費者對水效標識政策實施的認知不夠,在購買坐便器時沒有注意是否張貼了標識;其三,也是**重要的就是市場監督的缺位,有些企業因為利潤不夠支撐產品的水效升級就在打擦邊球。”
究其原因,坐便器要升級水效就需要改善原有的模具和水件,但有些企業長期使用低價戰略圈占市場已經成為慣性,突然疊加升級水效的成本就會流失很大一部分客戶,這導致他們一直在打擦邊球。
“海標主要走訂單制,因此沒有非水效坐便器庫存。但為了升級水效而改善模具和更換水件的資金投入,使海標生產坐便器總成本增長5-6個點。如今,我們的水件都換成威迪亞和瑞爾特的,水件成本價也因此提升了一倍。”蔡志斌坦言
帶頭擁抱市場監督 長遠部署綠色節能節水
據悉,今年初多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括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等),已經陸陸續續展開用水產品水效標識專項監督檢查。
“海標依舊熱衷于帶頭響應市場監管局的監督檢閱,因為這是凈化坐便器產業生態鏈的事業。”
盡管很清楚水效制度對衛浴企業是一種利好,但蔡志斌沒有盲目樂觀地期待水效能夠一蹴而就。他認為,水效政策需要三年左右時間的沉淀,才能完全在市面上推行徹底。而推行過程中既需要媒體對消費者的宣傳科普,又需要市場的監督,更重要的是企業自身的責任感。
他甚至透露,海標已經開始對自家其他品類的產品進行開刀,被開刀“節水”的產品包括花灑和**。他認為只有在節水生產方面更深入,讓經銷商把“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的理念傳達到日常銷售里,才能促進終端消費者樹立節能環保意識,共促健康生活的大業。(本圖文由海標衛浴撰稿)